游艇业一直以来被冠以“贵族化”的头衔,因其具有的高附加值特性,有“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印钞机”之称。根据国际经验,当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,游艇经济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。2011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达5414美元,即将步入游艇业快速发展的时间窗口。 无论从政府政策出台层面,还是从企业的参与程度看,游艇业的发展前景被持续看好,并成为沿海甚至内陆多水域省市大力推崇和扶持的旅游项目。从东部和南部的天津、广东、海南、大连、福州等沿海省市,到内陆的武汉、重庆等沿江城市,都提出要大力发展游艇产业。最近出台的广东省滨海旅游规划中提到,广东将大力发展游艇业,建设4个游艇基地。此前,在《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》出台的刺激下,海南的游艇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,目前海南已有游艇码头泊位831个;在建的游艇码头 泊位有1989个,而规划建设的游艇码头泊位则达到13588个。 高门槛、高价格、高消费、贵族化构成目前我国游艇消费的一大特点。尽管政府和企业都对游艇业的发展抱有极大的信心和热情,但还是有不少人质疑,游艇业在中国的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?作为一项主要服务于高收入阶层的休闲活动,能否在保证较高品质的同时,让更多人参与其中,使这股发展热潮更有市场,更健康、更可持续? 一则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调查显示,华裔家庭拥有移动房屋、船只、有篷货车的比例仅为0.6%,不仅大大低于全美水平,也低于亚裔家庭2.7%的比例,华裔家庭普遍对交通休闲娱乐方式的兴趣不高。从拥有游艇的类型看,目前国内私人拥有的游艇大部分是运动型和商务型游艇,而西方市场最为主力的“家庭游艇”在中国市场少人问津,已购买者游艇的年均使用率也不足30天。由此对游艇业在中国的前景产生质疑,也不无道理。 事实上,我国游艇市场极具潜力,但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挖掘。以海南为例,由于消费市场普及率过低,导致大部分游艇俱乐部呈现亏损状态。发展游艇经济既要有游艇消费的自然基础和经济基础,更要有爱好航海运动的群体和文化来支撑。游艇业的发展壮大,必须走出“贵族化”误区,在重点关注高端群体的同时,走“平民化”的路子。 游艇不仅是奢侈消费品,也应成为大众娱乐产品,可作为健康的户外运动载体和爱好航海的年轻人学习和实习的载体。国际游艇消费比较多元化,价格从十几万元到几亿元不等,既有超级豪华游艇,但更多的是中产阶层能承受的帆船、钓鱼艇、快艇、休闲艇,豪华游艇的销量只占北美游艇市场的2.5%。因此,对于游艇制造企业而言,降低游艇制造成本、增加小型简易游艇销售应成为重要选择。 从政策层面看,高额的税率、私人购买游艇的种种限制、公共游艇码头建设的滞后,都让一大部分有购买意愿的人望而却步;而游艇经营俱乐部和相关企业也因为承担高额费用,使其经营模式过于追求高端,消费市场过于狭小。因此,引导游艇业发展的“平民化”,必须在降低税率、放宽购买和准入限制、加大公共游艇码头建设、理顺行业管理体制上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。 从企业层面看,应把开发大众化、平民化的游艇旅游项目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。要学会“两条腿”走路,即在大力发展高端私人游艇、服务好会员的同时,将游艇产业和旅游、大众休闲产业结合发展,适当、有条件地社会化,开展多元化经营,比如涉足游艇销售、租赁领域,举办游艇商务、游艇婚礼、游艇聚会等特色活动。 “游艇经济”已悄然起航,未来要更健康、更平稳地发展,必须走“平民化”路子,以吸引更多公众参与,这是我国游艇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。 (责任编辑:马振涛) |